
近日,“非遗中药手串”热潮在鞍山各大高校、中学悄然兴起。一颗颗由艾草、丁香、陈皮、藿香等天然中药制成的圆珠,经精心串连后成为学子们腕间的新宠。这股潮流不仅因手串古朴雅致的颜值圈粉无数,更因将非遗文化与传统医药智慧具象化,让年轻一代在佩戴中感受文化魅力,收获了满满的传承自豪感。
“最初是在校园文创市集上看到的,木质纹理搭配淡淡的药香,上手特别有质感。”辽宁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雨桐展示着自己的手串,手串由陈皮、檀香等中药压制而成,表面泛着自然光泽,凑近能闻到清雅的香气。她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学都入手了不同配方的中药手串,“不仅好看百搭,还能起到一定的安神作用,关键是知道这是咱们的非遗手艺,戴着特别有意义。”
在鞍山各高中,中药手串同样成为学生们课间交流的热门话题。高一学生小浩的手串是奶奶亲手制作的,“奶奶说这些中药都是按老方子配的,有清热祛湿的功效。”他表示,佩戴过程中同学间会互相交流中药知识和非遗文化,“原来传统文化离我们这么近,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戴在身上的‘文化符号’,这种传承方式特别酷。”
据了解,非遗中药手串的制作工艺源自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经过选料、晾晒、研磨、压制、抛光等多道工序,将中药的功效与饰品的美观相结合。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少非遗传承人通过创新形式,让古老手艺走进年轻群体。年轻人的喜爱让传统手艺焕发了新生机。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都会主动学习手串制作,他们会提出加入时尚配色、简约设计等想法,让非遗作品更贴合年轻审美。
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瑰宝。中药手串将传统医药知识、非遗制作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传承非遗,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传承方式,有效拉近了非遗与年轻群体的距离。采访中,学子们纷纷表示,佩戴中药手串不仅是一种时尚选择,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每次看到腕间的手串就会想起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心里会涌起一股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