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鞍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鞍山市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集体备课会在鞍山市第一中学举行。
会上,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师代表,结合各学段特点和课程要求,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交流。会议还邀请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洪泽教授进行点评并作专题辅导报告。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落实相关工作方案,突出“红”的底色,彰显鞍山特色,体现时代特征,通过系统化设计分学段实施方案、开展沉浸式教育实践等,推动抗战精神深度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要发扬斗争精神,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引导教师坚定信念、锤炼意志、涵养品格,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打造具有鞍山文化特质的思政“大课堂”,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会议指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伟大抗战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立足鞍山教育实际,挖掘本地劳模精神、钢铁工业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同、家校社联动”的育人格局。通过系统化设计分学段实施方案,开展沉浸式教育、实践教学、网络思政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为鞍山现代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要重点围绕“筑牢信仰根基、厚植家国情怀、整合教育资源、聚焦鞍山振兴、建强师资队伍、创新网络育人”六大任务,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程有机衔接,着力打造鞍山特色“红色铸魂”工程。
鞍山市高新区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孙宁以《铭记抗战历史 坚持和平之路》为题,以《我们爱和平》一课的环节为例进行教学展示。她从战后地区冲突切入,以儿童视角围绕战争中的儿童展开教学,通过材料梳理、换位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战争残酷,体会同龄人的处境,让学生明确珍爱和平但不惧威胁的态度。
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孙璐以《铭记烽烟史,赓续民族魂》为题,从9月3日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导入,以“回望岁月,传承民族品格”和“锚定当下——高扬民族精神”两个环节为主线,通过回顾抗战照片、播放阅兵训练场视频等,引导学生感悟抗战精神,将民族精神融入自身岗位。
鞍山市第一中学政治教师马艺轩以《青年担当——从抗战烽火到和平荣光》为题,围绕高中学段特点和课程标准,让学生梳理抗战精神内涵并应用,通过分享“中国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及身边案例,展现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勇担责任。
鞍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孟宜璇以《实事求是思想与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共鸣与时代传承》为题,以“实事求是”为切入点,融合抗战精神,依托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发展脉络,讲述实事求是精神在抗战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新时代杰出人才为例,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展示交流结束后,杨洪泽教授对四节展示课进行点评并作专题辅导报告。他表示,本次教学展示充分展现了鞍山市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抽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鲜活度。他勉励教师继续深耕“大思政课”建设,以抗战精神为切入点,探索育人模式,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本次备课会通过专家辅导、教学案例展示和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了红色资源育人价值,提升了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助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市思政课教师加深了对一体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研究水平得到提升。鞍山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健全教学机制,组织更多培训交流活动,推动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